联系电话:86-571-86138192

给后代留下什么

发布时间:2018-12-25 02:01:11

    从抗战时期援华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其亲属的回忆录中,读到一篇朱先生的女儿对父亲的追述。朱先生1925年出生于旧金山,祖先来自广东台山,是第三代移民。朱先生夫妇养育了六个儿女,最小的女儿在父亲去世以后,回忆童年往事,举出一个例子:每天傍晚,在母亲监督下,孩子们都坐在饭桌旁。下了班的父亲进门,大家必同声说:“爸爸回来了!”爸爸把外衣脱下,挂好,走向母亲,亲吻她的脸颊,轻声说:“甜心辛苦了!”然后,在柔和的灯光下,一家子动筷子。家口多,菜式难免简陋,气氛的和乐却弥补了物质上的缺陷。这样的仪式,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离家自立。
    几年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电视访谈节目上谈到独生女的出嫁:露天婚礼上,结婚进行曲快要奏响,女儿挽着老爸微微颤抖的手,即将走上草地之间的小道,女儿对老爸来个“约法三章”:一,不要踩在草地上。二,不要打踉跄。三,不要哭。克林顿对主持人骄傲地说:我全做到了!
    这位品行无瑕疵的政治家,给予女儿的总体印象是正面的,为父者于其从小到大所示的爱意与文明,永远在女儿的心里延伸。
    此刻,我沉思:作为父亲,在儿女的记忆中,留下什么呢?也许,比诸给后代留下多少遗产,比诸为儿女所作的或隐或显的“牺牲”,美好的记忆更为紧要。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何还有那么多家庭,毫无理性祥和可言—家庭成员似乎都是情绪的俘虏,相互怨恨,整天吵架?为了孩子,记住一句话吧:要后代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