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趋势
发布时间:2006-07-09 04:30:00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不仅仅是在表现形式、计价方法上发生了变化,而是从定额管理方式和计价模式上发生了变化。
■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提供的是计价规则、计价办法以及定额消耗量,摆脱了定额标准价格的概念,真正实现了量价分离、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式价格。
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规范和完善建设工程招标价格的计价方式,不仅是真正落实招投标法及国家有关政令的关键,而且也是建设工程适应国际招标投标惯例的必行之路。只有实施工程量清单报价,才能适应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
目前,有些企业仍在使用定额计价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价格=定额+费用+文件规定,并作为法定性的依据强制执行,不论是工程招标编制标底还是投标报价均以此为唯一的依据,承发包双方共用一本定额和费用标准确定标底价和投标报价,一旦定额价与市场价脱节就影响计价的准确性。按这种报价模式,标底不能反映建设单位的期望价格,报价不能反映施工企业的实际能力和期望价格,建筑产品不能反映其真实价格,不能达到建设单位的“以最小投资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纵观世界各国的招标计价办法,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投标报价模式并非统一,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最具竞争性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虽然不同区域有不同方式,但其均有共同点,即: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实物及设备清单以及供社会需要和政府工程参考来自不同渠道的工程计价资料。报价方法上实行量价分离原则,量是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提供,价是由承包商在投标中自行确定,但不管价格来自何方,一旦报价确定,承包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和经济责任。尤其是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计价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台的《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规定在工程招投标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并直接定义了综合单价这一计价方法。规定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应当依据企业定额、市场信息及国家有关办法,以市场调节为主,实行性消耗量以定额为主,非实体消耗量采用企业自行确定与政府指导相结合,价格实行市场信息价,把指令性的间接费改为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指导性取费,最终采取由业主提供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施工企业根据统一的消耗量参考定额,国家有关规定及市场价格自主报价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工程招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从而实现由计划经济时代的“量价合一、固定计费”的模式向市场经济时代的“量价分离——有效控制消耗量、彻底放开价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的新型管理模式。
面对全面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各企业主要经营者、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因为,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深刻的行业市场化革命,不但打破了国家定额制,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经营机制改革。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在思想上、方法上找到应对策略,一是加快管理思想方法的转化,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WTO的具体规则和条文,研究市场经济和发展形势,以适应新形势、新文化、新问题、新要求。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尽快尽早建立符合施工企业内部机制的企业定额,真正做到量价分离,不断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真正的清单报价。四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投标报价平台,应用实物量法进行清单报价的编制,能进行费用分摊;能自由设计报表,方便不同报价需要;能提供报价审核功能,提高报价质量;能提供中标后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功能,包括洽商变更、施工统计、竣工结算等,保证投标报价资料和施工竣工资料获得统一的管理,为企业投标报价资料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是建立企业数据资源储备系统,由专人负责数据积累和分析工作,主要进行企业自身的投标报价资料和已完工程竣工资料的积累,建立必要的计算机数据库,保证在投标中能迅速确定企业自己的实际成本。六是建立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比价及供应渠道。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后,政府标准价格信息仅起指导作用,而目前施工企业物资部门掌握的合格供应商数量少、质量不高,投标时,报价人员只有借助于建材商情或电话询价才能得到材料价格,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难以起到多方比价和降低成本的作用,只有建立自己的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比价、供应系统,才能满足工程投标的需要。七是完善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加大科技兴企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工程投标报价和实施提供良好的保证。八是成立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组,在充分研究本企业的投标报价及工程成本的同时,收集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工程特点、竞争对手的特点及其他有关信息,制定本企业的投标报价策略。
(作者系新疆博乐赛里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